國立屏東大學南臺灣實驗教育協作中心22日上午揭牌,並舉辦論壇,來自臺南、高雄、臺東及屏東縣多所實驗小學齊聚一堂,交流彼此經驗。屏東大學古源光校長強調,「教育是對未來的投資」,實驗教育要辦好,必須讓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得到更多的支持;屏東縣政府教育處王慧蘭處長感謝屏大成立這個協作中心,做為實驗教育及優質教育的平台,培育優質下一代,支持臺灣的社會發展。
綜觀南臺灣各行政區域縣市,皆有城鄉散佈、幅員廣大、人口分散、山海縱橫、民族共融等多項特質,「實驗教育三法」施行迄今已逾3個年頭,為多所深具實驗教育發展潛力的學校注入活水。
截至107年6月為止,屏東縣已擁有8所實驗學校,包括三地門鄉地磨兒國小、瑪家鄉長榮百合國小、瑪家鄉北葉國小、獅子鄉丹路國小、新埤鄉餉潭國小、三地門鄉賽嘉國小、高樹鄉大路關國小,以及屏東市建國國小。此外,鄰近的臺南市擁有7所實驗學校、高雄市擁有5所實驗學校、臺東縣擁有8所實驗學校,南高屏東4縣市共有28所實驗學校,範圍遍布整個南臺灣廣大區域。
在這些實驗學校創設經驗基礎上,逐漸凝聚臺灣社會共識,為南臺灣數目眾多迷你小校尋求延續契機,為現今擁有「教育選擇權」高度自主發展的臺灣社會,給予更多的教育可能性,也為多元生活環境、族群、宗教的臺灣民主社會,延續多元文化的發展。
國立屏東大學作為師資培育大學,擁有高度的教育專業資源,接受教育部補助成立南臺灣實驗教育協作中心,在實驗教育三法推動後,積極協助整合南臺灣在地實驗教育資源,並把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及屏東縣8所實驗學校納入夥伴關係,將辦學理念、創校歷程、教育使命等重要的實驗教育經驗發揚,成立南臺灣實驗教育協作中心,協助實驗學校未來校務及評鑑指標發展,讓實驗教育理念傳達,並且幫助更多學校、教育團體、在地居民適應實驗教育的未來發展。
古源光校長致詞表示,過去的教育給學生設定單一的目標,亦即:只要好好讀書、好好考試,有好的成績,未來出社會自然有好的出路,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、書中自有顏如玉」,但沒有讓學生好好發揮創意,或在不同情境中去學習,實驗教育便是要回應學生的學習權、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選擇權,以及社會的需求,教育是對未來的投資,實驗教育上路,要獲得社會和政府更多的支持,政府不應以財政困難來限縮教育,才能真正解放制式的教育體制。
古校長並以屏東旅奧地利的音樂家楊佳恬的著作《教育,是陪你找自己的路》為例,書名就是教育的本質,「他山之石,可以攻錯」,奧利地的教育經驗可提供參考,由衷希望實驗教育可以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得以適性發展,讓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路,為臺灣的教育帶來不一樣的風貌。
屏東縣政府教育處王慧蘭處長說,目前屏東縣有6所公辦公營、2所公辦民營的實驗學校,每個來自不同世代的人,有不同的受教育及生命經驗,實驗教育便是要讓人的潛能完全地發展。走實驗教育的路很不容易,在資源相對匱乏的南臺灣,推動實驗教育更加不易,很感謝屏東大學建構這個協作平台,落實大學社會責任,在師資培力上扮演積極而重要的角色。
屏東大學劉育忠國際長指出,實驗教育的中心精神包括民主的、生態的、美學的、靈性的及趣味盎然的,未來南臺灣實驗教育協作中心要推動四大面向的工作,包括促進教育創新學習、協助實驗教育發展、連結在地教育實驗與國際創新發展、推動實驗教育與創新的國內外研究與對話。